顯示具有 Mozilla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Mozilla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5月1日

前進吧,摩茲巴士!Web 工廠的遊牧之旅

在 2013 年 9 年 19 日,Mozilla Japan 宣布 MozBus Project (摩茲巴士)計畫正式啟動。

編按:關於本計畫一年半來的成果,歡迎查看 MozBus 計畫網站

以下是這項計畫的目標:

  • 在任何時間、地點與情境下向一般民眾推廣 Web 知識
  • 研究以 Web 作為災害防治基礎建設的應用
    • 在災難發生時,應用巴士上的車載網絡
    • 預計這個災害防治基礎建設計畫將擴大到全亞洲,而 MozBus 將成為計畫的網絡和資訊中心樞紐
  • 舉辦各種巡迴工作坊
    • 使用 Webmaker 來教導「Web」
    • 舉行網頁和自造者(如雷射切割)工作坊
  • 建置資訊技術教學相關材料
  • 在 Web 的使用、體驗和建構上找尋新的可能性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與來自各個領域的企業和組織合作,推出 MozBus 計畫,協同來自各單位的輔導員 (Mentor) 共同進行研究、執行上述的活動。

MozBus 車上設有一台發電機、網絡設備、電腦以及其他必要設備;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情況之下,都能夠隨時運用。藉此,我們也降低了舉辦 Webmaker、網站和創作工作坊等活動的硬體要求。

隨著巡迴工作坊的舉辦,我們期望能開展各項研究和開放實驗專案,並以以公開與共享的方式展現計畫成果,讓其得以被重複使用。

為了維持公正與公開,這些專案將會在 Mozilla Factory 的組織架構之下執行。管理和研究所需要的花費和設備費用,將由出資贊助及參與計畫的企業負擔。

目前,以下大學、研究機構以及企業已參與 MozBus 計畫,包含(截至 2013 年 9 月 19 日):

  • 慶應大學 SFC
  • 日本 OpenStreetMap 基金會
  • 日本國立天文台(The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of Japan)
  • IPSTAR
  • Cisco Systems

MozBus 由 Mozilla Factory 社群共同設計。我們希望透過 MozBus,提供大家體驗和認識 Web 的機會,探究與型塑 Web 的更多可能!

原文 / MozBus Project (en) — Started MozBus: a nomadic Web factory
刊載日期 / Sep 20th, 2013

φ 交大服務學習 chiaoju、mulnihsu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5年3月20日

究竟…結果出爐了

數百萬人參與了「我們想要的網路」投票活動(一張票,一世情;感謝支持!),表達你們認為網路的未來最重要的是什麼事。

結果已經出爐…排在首位的是隱私保護—對我們而言這特別重要。事實上,這是我們的核心價值之一。

我們不只相信你擁有在線上保有隱私的權利,同時我們還捍衛它、並持續不斷在 Firefox 上打造創新的功能,幫助你保有線上生活的控制權。

關於 Firefox 如何保護你的隱私,立刻了解更多

原文 / The results are in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刊載日期 / 2014/7/17

φ Yingui Chen 翻譯 - Wildsky、Irvin 編輯

2015年1月7日

重修 Mozilla 資料隱私原則

對於資料運用透明化的承諾,是 Mozilla 的核心特質。我們設立的「資料隱私原則(Data Privacy Principles)」中,清楚的傳達了這份信念。這份在 2011 年首度釋出的原則,是 Mozilla 宣言 的補充資訊,作為我們處理資料時的指引。

今年稍早,我們重新檢視了這份原則,也邀請 Mozilla 跨部門的成員與公眾提供意見。我們將在此公開新版的 Mozilla 資料隱私原則。

這項更新反應了 Mozilla 內外的改變。自 2010 年以來的四年間,Mozilla 成長、發展出過去未有的新產品和服務。在 2014 年的 Snowden 事件後,公眾對於使用者掌控與透明化表達的強烈要求,也成為我們重新檢視產品和與隱私政策的契機。

Mozilla 資料隱私原則,將持續在創造產品、發展服務、管理用戶資料、挑選合作夥伴並與其互動時,作為我們的指引,形塑我們的公開政策與倡議行動。

Mozilla 的五個資料隱私原則為:

沒有意外
以透明與益於用戶的方式使用與共享資訊。

使用者掌控
提倡及運用最佳的典範實務作法開發產品,讓使用者得以掌控他們的資料與線上體驗。

有限資料
只收集需要的資料,盡可能的去身分識別化,並在不再需要時刪除。

合理的設定
在安全性和用戶體驗間取得合理平衡。

深度防禦
維持多層次的安全防護機制,其部分需可被公開驗證。

結合 Mozilla 宣言,當我們為使用者和網路奮鬥時,這份原則將持續指引我們的作為。為維持網路的自由和開放,我們透過透明化及給予掌控權,將使用者置於中心;透過限制資料的收集、合理設定以及強力的防護,將使用者可能遭遇的風險降至最低。

原文 / Mozilla’s Data Privacy Principles Revisited | Mozilla Privacy Blog
作者 / Denelle Dixon-Thayer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張瑞明、Irvin 翻譯

2014年8月29日

慎重面對內容與廣告

本文中我會從內容開始談起,然後才會談到廣告和收益的話題。

在 Firefox 早期的時候,我們都非常小心,儘量不要提供內容給我們的用戶。Firefox 剛推出時,不論 Netscape/AOL (許多早期摩茲人的母校)或者微軟,都視他們的內容和收入來源高過於用戶體驗。出身自 Netscape/AOL 的我們,曾經見識過為了產生收益,而將各種功能、書籤、分頁和其他類似的東西加進產品中。我們也看到過 Mozilla* 的原始碼為這些功能而「強化」。

編按:此處指 Firefox 瀏覽器的前身 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

因此對於任何的作為,即便只是讓人聯想起這樣的作法,我們都會有種非常強烈、負面的反應。有這種反應也蠻好的。

不知何時開始的,伴隨著其他不確然有幫助的作法時,我們總會產生這種反應。有好幾年的時間,我們都拒絕與使用建立「我們提供軟體供他們使用」以外的關係。除非使用者有直接的動作,否則我們一律拒絕提供內容。在一開始,網路還很年輕時,這樣做是很合理的。但多年之後,許多人已經開始期待,希望軟體能夠為他們做些事,記錄下他們先前的行為,然後據此提供一些幫助。

近幾年我們已經開始對此作出回應。我們很小心,因為我們的 DNA 是基於透過產品服務使用者。每次提供東西給使用者時,我們都嚴格的自問動機是什麼。我們可以確定這是我們能提供給使用者的最大價值嗎?我們是否肯定—而且是十分肯定—不是在自欺欺人?有時,我們的商場同僚會嘲笑我不動用有價值的資源、拒絕那些收益的機會。

所以,當我們在想,新分頁九宮格(Directory Tiles)還能不能為大家多做一些時,我們覺得可以做到。我曾聽聞有些人仍然不想要���提供任何內容。這些人希望他們的體驗是乾靜的,如同當初安裝好瀏覽器的時候一樣、如同其他人都一樣會體驗到的一般。我理解這種觀點,但也認為這不是大多數人會選擇的預設值。我們認為我們可以在九宮格上提供人們有用的內容。

當我們有了「內容可能會對人們有用」的想法時,我們開始著眼於它是否有收益的可能性:是否會造成人們的困擾、還是能帶來某些潛在的好處。如同搜尋廣告被證實是可行,新分頁九宮格這個點子,其實就是類似在一個頁面放上 9 個方塊,而其中 2 或 3 個來自於贊助——就是所謂的「廣告」。因此,若要明確回答「贊助 Tiles」(那些「廣告」)是否會被作為內容的一部分納入產品中,答案是肯定的。

但這些贊助內容╱廣告不會有追蹤功能。

我們為什麼要納入任何贊助內容?如果這個「Tile」對人有用,就會產生價值,成為支持 Mozilla 專案的收入。因此,若要明確回應「我們是否關心創造收益、維持 Mozilla 事業」的問題,答案也是肯定的。事實上,我們很多人都對此感到明確的責任。

幾乎每當我們談論 Mozilla 的收入時,人們就會起疑心。摩茲人感到疑慮、我們的支持者也感到疑慮。這為我們帶來的價值是,能強化我們對使用者體驗、提供價值給使用者的承諾。然而這也有一些不利之處。我將會在明天*與接下來的日子中,向摩茲人與大家更詳細地討論這個主題。

編按:歡迎於 Air Mozilla 觀看今年(2014)二月十四日,由本文作者 Mozilla 基金會主席 Mitchell Baker 主持的 Directory Tiles & Our Investment in Sustainability 公聽會(請先登入經認證的 Mozillians 帳號)
原文 / Content, Ads, Caution | Mitchell's Blog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交大服務學習專案 翻譯 - 小迅、極地狐、Irvin 編輯

2014年8月19日

因為你貢獻・所以我立碑

我們把眾多辛勤努力的志工及員工稱為摩茲人。為了表彰他們的貢獻,而建立 Mozilla 紀念碑。Mozilla 紀念碑是一座 14 英尺的建築,位於舊金山的辦公室外。它就像是榮耀般、列出幫助過 Firefox 的人。摩茲人把 Firefox 打造成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樣、或是描繪未來可能改變的樣子。根據最近的統計,人數已經超過 4,500 名。

感謝所有在這九年半裡,曾經為 Firefox 以及 Mozilla 貢獻過的摩茲人。如果沒有你們,我們不可能完成。

立即觀賞 Mozilla 位於舊金山辦公室的施工影片

原文 / You built us, so we built this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交大服務學習 翻譯 - Orin、極地狐 編輯

2014年7月3日

更好的網路世界.15 週年

在(2013年的)3月31日,Mozilla 迎接它的 15 歲生日了。在這十幾年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網路已經成為了數十億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它讓人們的生活更好。而 Mozilla 在這之中扮演了重要的一份子。

回顧以往,Mozilla 的計劃跟網路一樣,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以開放原始碼及社群,打造強大的軟體,同時也透明化網際網路的關鍵技術。這是商業化公司不會做、也做不到的事情。因為像 Mozilla 這樣能由社群推動的非盈利組織身份,需要面對種種挑戰。

在第一階段中,Mozilla 讓桌電的網路世界多了競爭、選擇、以及使用權。它也為數以億計的 Firefox 使用者帶來更驚人的體驗。與此同時,我們用 Firefox 推動整個網路生態系統的開放性及契機-Firefox 的開放原始碼、開放標準、開放的開發流程,使全世界各地的任何人都可以為了配合當地的環境、或是滿足自己的需求,打造自己客製化的 Firefox,而且還不需要獲得 Mozilla 或其他人的許可。

微軟曾經是一屆商業巨人。它一手打造了當初軟體、硬體、以及其相關服務之間,封閉又緊緊相依的關係。而我們打破了��樣的關係,開啟了封閉的世界。

結果是:網路上持續十年的創造力、創新以及活絡的競爭。Mozilla 讓網路的重心轉移到更為開放的方向—讓更多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創造、享受網路世界。從 open data、到 open government、再到 open science,「開放」的思考方式已經蔓延到其他範圍的活動。更重要的是:每天有數十億人,不需要得到���數的商業機構認可,就可以用創造、連結或是編寫的方式,體驗了網路的開放性。這些事情都反映了當初的目標及夢想。

接下來的時代,就跟 15 年前一樣,網路同樣會遭遇到新的機會及威脅。隨著資料庫扮演的角色戲份日益吃重,以及裝置性能的提升,網際網路將會成為我們生活中,更加核心的一部份。對於個體用戶而言,能夠控制網路的運作及呈現方式,只會是基本的需求。Mozilla 能夠、也必須再一次扮演進化的重要角色。我們有願景、產品及技術,也知道如何讓人們參與其中,譬如說在具體活動有所貢獻,並讓他們提出自己對於對於網路多元化的想法。

對於 Mozilla 跟網路來說,現在是個一個令人振奮的時刻。在未來的幾年,將會有二十億人加入到網際網路社群當中,其中最關鍵的是,讓這些人都能像現在一樣,能開放、充份地使用網路。瀏覽器是確保這件事情最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但我們仍必須做更多事情。

其中一件「做更多事情」便是 Firefox OS。它完全是個全新的移動裝置生態系統,為每個用戶帶來了開放和自由,用戶能夠依據自身的需求,創造、或享受網路的樂趣。Firefox OS 為整個手機生態開啟新型態的競爭,也為了在地化內容帶來了新的創造、組織及消費機會。

我們也開啓了 Mozilla Webmaker 專案。當線上體驗的消費者想變成共同創造者時,Webmaker 會提供一些他們所需要的工具及技巧。同時,它也對那些想要指導其他人了解整個網路的人,提供一把保護傘。最後,我們也為各地社群的組織及成長,重新致力於提供更完善的支援。

一起來紀念 Mozilla 的過去。當作是慶祝 Mozilla,我們也一起來想想看,未來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很棒的事。這個世界需要 Mozilla。它是讓我們擁有現在網路環境的答案、也是讓我們打造心目中未來的關鍵。

原文 / Celebrating 15 Years of a Better Web | Mitchell's Blog
作者 / Mitchell Baker, Chair of the Mozilla Foundation
授權 / Copyright © 2013 Mozilla. All rights reserved.

φ 交大服務學習 翻譯 - RJ、極地狐 編輯

2013年6月22日

認識 Mozilla:Firefox 成長實錄

「Mozilla」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 1994 年。當時,這個名字首次作為 Netscape Navigator 的品牌名稱出現,取其「Mosaic 殺手(Mosaic Killer)」之意。 1998 年,Netscape 決定向開放原始碼社群公開他們瀕死瀏覽器的原始碼,成就今日我們所認識的 Mozilla 組織。Firefox 的前身的 Mozilla 瀏覽器, 直至 2002 年才誕生。在某種意義上來說,Firefox 總共經歷了 10 年奠定基礎,才在 2004 年釋出了 1.0 版。

沿革

Firefox 的起源可以直接追溯至 Netscape 公司的網頁瀏覽器 Netscape Navigator。在微軟發展出 Internet Explorer 前,Netscape 曾經獨霸全球,當時公司內部就稱呼此瀏覽器為 Mozilla。在 1998 年,Netscape 以開放原始碼授權公開 Navigator 的原始碼,讓任何人都能夠觀看、使用。他們設立了一個非營利小組,運用這些程式碼作為基礎開發瀏覽器。這個小組在 2003 年成為 Mozilla 基金會。

然而,Firefox 並不是 Mozilla 小組計畫中的成果。當時 Mozilla 小組所開發的 Mozilla 瀏覽器,就像先前的 Netscape Navigator 一樣,隨著新增的功能越來越多,變得越來越大 ── 在軟體工程中,我們稱呼這種問題為「功能蔓延(Feature creep)」或「軟體膨脹(Bloat)」,而且日益嚴重。

大約此時,14 歲就開始貢獻 Mozilla 計畫的電腦狂熱份子 Blake Ross,與 Dave Hyatt、Joe Hewitt 及 Chanial 開始了一個 Mozilla 瀏覽器的實驗性分支計畫。他們相信 Mozilla 瀏覽器因為需要迎合 Netscape 的贊助商及開發者們的商業需求,因此產生功能氾濫、效能大打折扣。為了解決 Mozilla Suite1 的軟體膨脹2 問題,他們希望以 Mozilla 為基礎,開發一個精簡樸實的瀏覽器,希望能以此取代 Mozilla Suite。

Ben Goodger 在 2003 年加入了 Ross 的實驗計劃,從那時候開始有了大幅進展。Mozilla 組織在 2003 年 4 月 3 號宣佈,他們計劃把發展重心從 Mozilla Suite 轉向 Firefox 和 Thunderbird。

盡管 Mozilla 基金會一直希望能讓 Mozilla Suite 走入歷史,用 Firefox 來取代它,但由於還有許多企業用戶使用,也被一些第三方軟體包裹在內,因此 Mozilla 基金會仍然持續維持更新,直至 2006 年 4 月 12 號。在那之後,Mozilla 社群改以 SeaMonkey 為產品名稱,繼續發行新版的 Mozilla Suite。

命名

Firefox 計畫起源於名為 m/b(或稱 mozilla/browser)的 Mozilla Suite 實驗性分支,在 2002 年 9 月,以 Phoenix 為名,釋出測試用執行檔而正式問世。其後並歷經多次改名:

Manticore

Phoenix 朝著和其上游的 Mozilla 完全不同的開發方向進行。相較於 Mozilla Suite 是以資深工程師為首,組織大型開發團隊的大型應用軟體,Phoenix 的開發成員,則是特別專注於網頁瀏覽功能的小型核心式團隊。這種小型志願專案的形式源自於更早期,David Hyatt 與 Ben Goodger 以 Netscape 和 Internet Explorer 為基礎,使用 C# 和 .NET 語言撰寫的 Manticore 瀏覽器。

Phoenix

Manticore 意在以精幹的軟件型態,提供基本瀏覽功能;而 Blake Ross 和 David Hyatt 的 Phoenix 計畫,則著眼於瀏覽體驗的創新。致力於將安全及效能作為支柱,且不被 Netscape 的商業心態的約束,才能開發出一個「完全替終端使用者量身訂造」的瀏覽器。Phoenix 這個名子一直使用至 2003 年 4 月 14 日,因為與 BIOS 製造商 Phoenix Technologies(開發了以 BIOS 為基礎的 Phoenix FirstWare Connect 瀏覽器)的商標糾紛而更名。

Firebird

在 2003 年 4 月,Mozilla 宣佈他們的新瀏覽器將命名為 Firebird,以避開與 Phoenix 的爭議。Firebird 是個通過自焚重生的神話生物不死鳥,有時也被認為是鳳凰的別稱。這個新名子引起了許多不同的反應,特別是激起了早以 Firebird 為名的自由軟體資料庫專案強烈反彈。因應於此,Mozilla 基金會亦表示他們將會永遠使用「Mozilla Firebird」的名稱,以避免和 Firebird 資料庫混淆。

更令人困惑的是,贊助 Firebird 資料庫開發團隊的公司,名為 IBPhoenix(和先前與 Mozilla 產生商標爭議的 Phoenix Technologies 無關)。IBPhoenix 由 InterBase Software 於 1984 年成立,在 1991 年被 Borland Software 收購,在 2000 年推出開放原始碼的 Firebird 自由資料庫軟體專案。

Firefox

來自 Firebird 社群的持續壓力,迫使 2004 年 2 月 9 號的另一次改變,Mozilla Phoenix 計劃再次更名成 Mozilla Firefox(簡稱 Firefox)。「Firefox」是「小熊貓」的暱稱3,因為它和「Firebird」的相似性、以及它在資訊產業中的獨特性而雀屏中選。

為了確保不會再有變更名稱的問題,Mozilla 基金會在 2003 年 12 月向美國專利與商標局申請註冊 Firefox 商標。不幸的是此時發現,在英國 Firefox 已是 Charlton Company 軟體公司的註冊商標。這個問題導致 Firefox 0.8 延遲了幾個月釋出,在基金會取得 Charlton 的歐洲商標使用權後順利解決。

版本

Firefox 1.0 在 2004 年 11 月 9 號正式釋出。在那之前,Firefox 計畫已經公開過許多個開發中測試版。

經過一系列穩定性及安全性更新後,Mozilla 基金會在 2005 年 11 月 29 日發布第一個主要更新版本 Firefox 1.5。Firefox 2.0 在 2006 年 10 月 24 日釋出。Firefox 3.0 在 2008 年 6 月 17 號發布,Fx 3.5 及 3.6 則分別在 2009 年 6 月 30 號及 2010 年 1 月 21 日釋出。Firefox 4.0 在 2011 年 5 月 22 日公開。

Firefox 在 4.0 版之後,為了追求新功能的快速上線與軟體的穩定更新,Mozilla 開始執行快速釋出週期的開發模式,即是在每六週的星期二定期發布新的主要版本。在此之後,版本號碼即不像過去般重要,而主要是作為開發者的參考之用。Firefox 5 在 2011 年 6 月 21 日發布,最新的 Firefox 22,則在 2013 年 6 月 24 日釋出。

註解

1. Mozilla Suite:Mozilla 是 Netscape Navigator 瀏覽器的產品開發代號及內部的簡稱;Mozilla Suite 則是一個軟體集,包含瀏覽器、IRC、電子郵件、新聞群組等通訊軟體,以及所見即所得的 HTML 編輯器。目前 Mozilla Suite 由社群以 SeaMonkey 之名持續釋出中。

2. 軟體膨脹(Software bloat) :電腦程式的後續版本,包含越來越多終端用戶未使用到的功能。新版耗用了更高的系統資源,卻只提供多一點點的效能,甚至沒有增進。

3. Firefox:小熊貓(Red Panda)的暱稱。小熊貓是一種紅色軟毛,與浣熊科和鼬科相近,瀕臨絕種的哺乳動物,在喜馬拉雅山、中國和緬甸都可以發現牠的蹤跡。

原文 / En:NeMo-Firefox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或更新版本

φ 無銘氏 翻譯 / Irvin 編輯 / 感謝所有貢獻本文翻譯的社群成員

2013年4月23日

說你的語言—親切內行的 Mozilla 在地化

科技給人力量、使人更加自由,也激勵我們、拓展我們的視野……但好像還差了一點什麼?

現今大部分能從科技發展受益的人,都不是使用英文作為母語。如果語言的藩籬阻礙了科技的使用,那麼這幾句話還能成立嗎?在科技迅速成長、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舒適便利的今日,如何讓人們能使用最熟悉的語言去學習,並且有效運用這些科技,就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想要使用電腦的人,真的必須先學會英文嗎?不懂英文這個理由,足夠充分去拒絕一個人接觸科技嗎?在開發中國家裡,主要透過方言進行教學,這個問題特別重要。再加上低識字率的問題,就成為阻礙他們接觸資通訊科技的阻礙。對於偏鄉窮苦人家、和未享有公平受教育機會的女性而言,問題說更為嚴重。他們亟需一個解決這些擾人問題的解答,而答案就是「在地化(Localization)」及「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一般簡稱為 l10ni18n

首先讓我們來試著解釋「在地化」的意思:基本上,在地化就是取某一項產品進行修改,使其在語言及文化上符合目標地區的過程。相對而言,「國際化」就是使某一項產品,能夠輕易的套用不同語系,使在地化更為容易的過程,也就是力求使用同一套程式、讓其通行全世界。現今網際網路扮演了將科技帶到人們面前的角色,有鑑於此,網際網路門戶的在地化就變得非常重要,透過適當的在地化,就能夠讓最多人上網。

Mozilla 在這個趨勢中扮演什麼角色?Mozilla 是一個全球性的非營利組織,致力於強化使用者對於網路的掌控能力,同時也以公眾利益為立基,協助塑造未來的網路。目前 Mozilla 專案囊括了一系列知名的軟體,包含全球最受歡迎的瀏覽器 Mozilla Firefox。不只如此,Mozilla 專案也是自由軟體界中,在國際化及在地化方面做得最棒的例子之一。現今 Mozilla 專案中大部分的產品,都有超過 70 種語言版本,多虧了開發者社群來開發支援國際化的軟體,以及我們孜孜不倦,協助翻譯及調教的各國在地化社群。Mozilla 專案的目的,就是要服務涵蓋廣泛多元族群的廣大社群,也包含了要將 mozilla.org 的產品,在地化成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的目標!

好了,現在你已經了解這些概念,你也想要付出一份心力,協助每天使用 Mozilla 產品的四億五千萬名使用者嗎?有很多種方式能夠讓你貢獻一己之長,作為入門的課題,你可以介紹人們來使用屬於他們語系的 Mozilla 軟體,賦予他們改變的能力!此外你也能夠加入 Mozilla 的在地化工作,成為社群的一份子。快來協助我們,成為我們的同伴吧!

原文 / En:NeMo-MozillaLanguage
作者 / Gautham Akiwate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或更新版本

φ 無銘氏 翻譯 - Irvin、petercpg 編輯

2012年8月31日

摩茲動手做(三)貢獻 MDN 的第一步

這是來自於 Jérémie Patonnier 的客座稿件,原文以法文撰寫。

兩年來,Jérémie Patonnier 一直是個活躍的 MDN 貢獻者,他組織了 Mozilla 巴黎辦公室每週三晚上的 doc sprints,在活動中,人們問了許多 MDN 相關的問題,以下是一些最常被提及的部份,希望它們可以幫助您瞭解如何貢獻 MDN。

什麼是MDN?

拜託,先別笑,您並不知道這問題我聽過多少次了。

直接了當的說,MDN 就是 Mozilla 開發者社群(Mozilla Developer Network),它是一個集中了幾乎所有 Mozilla 產品文件的網站,基本上這個網站提供三種資源:

  • 關於如何使用網路技術的文章及外部資源連結。
  • 現代瀏覽器中最新的網路技術展示(這些 DEMO 來自於 John Karahalis 組織的每月 Dev Derby 競賽)。
  • 關於 Mozilla 產品(API、元件、屬性、內容)及更重要的開放網路技術(HTMLCSSJavaScriptSVGWebGL ……等)的參考文件。

最後一項的開放網路文件,從質與量上皆是最重要,也是 Mozills 目前投注最多心力的部份;此外這些文件是不限定瀏覽器的,內容包含跨瀏覽器的相容性表格及應用提示,不只是 Firefox 而已。

即便這些文件可說是網路上目前最好的資料,但它離完成還很遙遠。非常歡迎各位來補完所有的缺陷 ;)

參與貢獻困難嗎?

一點也不,相反地這意外的超級簡單,我甚至覺得這是貢獻 Mozilla 最簡單的方式。(不需要去面對Bugzilla :-P)

實際上,貢獻 MDN 您只需要兩樣東西:

  1. 貢獻的意願
  2. 一個 MDN 的帳號

就這樣而已。

最困難的部份就是去找到右上角的「登入」按鈕,落在醜醜的白色 Mozilla 分頁鈕旁,是的——不算什麼最好的位置。一旦您點擊它之後,會跳出一個輸入電子郵件與密碼的提示框(MDN 使用 Mozilla Persona/BrowserID 帳號系統),登入完成到下一頁後,您只需要提供一個「使用者名稱」來辨識您在 MDN 的貢獻,然後——登愣!您已準備好開始了。

做出貢獻一樣非常地簡單。基本上 MDN 有八成是一個 Wiki 系統,所以在 wiki 的每個頁面都可以看到一個「編輯」按鈕(在右上角)。點擊就可以將頁面載入一個所見即所得的編輯器中(如果您是硬派玩家也別擔心,還是可以切換到純 HTML 編輯器)。作出所有您想要的改變,並點擊在右上角的儲存按鈕來儲存。

恭喜!您已經踏出了貢獻 MDN 及 Mozilla 的第一步:當中沒有愚蠢的發佈程序、沒有延宕也沒有審查(當然您可以要求,但非必須),超簡單的 :)

我可以做什麼,從哪裡開始?

簡短的回答就是「你想要的任何事情與任何地方」,但經驗此時告訴我,這並不是新手期望的答案。

基本上您可以在 MDN 上做以下兩件事:

  • 如果您是開發者的話,可以製作 DEMO 參加每個月的 Dev Derby 競賽,這還蠻酷的。
  • 如果您覺得您有一顆作家的心,您可以從文件方面下手。

對文件做出貢獻有以下幾種方式,取決於您的時間及參與的意願:

  • 寫新文章
    這是最花時間的付出,但也是對多數人最有用的。

  • 內容的在地化
    如果您對於除英文以外的語言也很熟悉,將英文文章翻譯成該語言是個好主意。世界上並非每個人都熟悉英文,而讓網路對於每個人友善是很重要的。

  • 寫程式範例
    解釋清楚很好,但有範例參考更好。通常一個好的範例,比起五段的長篇大論更容易讓事情清楚明瞭,所以撰寫程式碼範例是最實用的貢獻之一,MDN 的確需要更多。

  • 檢閱內容
    如我前面所述,在 MDN 上審查是很有限的,但貢獻者可以透過標籤系統來要求進行。這可以是文自編輯上的檢視、也可以是技術上的檢視。(在頁面上尋找 NeedsTechnicalReview 或 NeedsEditorialReview 標籤,當頁面確認沒問題後移除標簽)。如果您時間不多,這是個絕佳的貢獻機會可以幫助許多人。

  • 更新相容性表格
    MDN 的開放網路文件內容越來越跨不同瀏覽器了,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有許多的 MDN 頁面有瀏覽器相容性表格,讓使用者知道哪些 API、元件、屬性與內容是哪些瀏覽器可以使用的。這東西超級無敵實用,而且只要花五分鐘就可以加上一些相容性資料,毫無疑問這是最快最簡單對MDN做出貢獻的方式。

最後一個小提示:建置開放網路文件是個艱巨的任務,沒有人可以獨立完成。因此,專注在您個人有興趣的主題上是個好主意。如果您想要針對某個特定的領域進行,MDN 的「主題導航員」可以幫助您,請別介意聯絡他們,他們會非常高興的協助您。

另外 MDN 上有兩個蠻有幫助的介紹頁面:Getting startedTo-do list

結語

如您所見,對 MDN 做出貢獻是非常簡單的。如果您想更進一步瞭解,請在以下管道自由提出:irc.mozilla.org 的 #devmo 頻道,或是透過我們名為 dev-mdc 的郵件列表及 Google Group

而如果您想要與某人直接講話,最佳的接觸點是 Eric Shepherd(也叫 Sheppy),Janet Swisher 和 Jean-Yves Perrier (Teoli)。這三位是負責 MDN 的 Mozilla 員工,請不要害怕連絡他們,他們是召募來做這些事的 :-P

文件萬歲!

原文 / MDN First steps ✩ Mozilla Hacks
授權 /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Mika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2年7月8日

可喜可賀可喜可樂,2012 Firefox Flicks 贏家出爐!

2012 Firefox Flicks ���片大賽的全球得獎者,日前已經在法國坎城影展上公佈囉!

受到 Mozilla 的號召,創意工作者、影片創作者以及學生們勇於協助我們,大聲說出 Mozilla Firefox 的故事。我們從全世界上千位影片創作者處收到了將近 400 部影片,以下是參展作品精選片段:

我們選出了 25 顆最閃亮的影片星星,還邀請了六部大獎作品、Mozilla 團隊成員、評審、明星以及電影產業人員參加坎城影展上舉辦的 Firefox Flicks Wrap Party。


Mozilla 的 CEO - Gary Kovacs,站在一旁的是 Couper Samuelson、Edward Norton 和 Shauna Robertson。

2012 Firefox Flicks 得獎者、Gary Kovacs 以及名人評審。

得獎影片以及得獎人如下,請和我們一同祝賀他們!
(欲瀏覽完整的得獎名單以及參加者,請造訪 Firefox Flicks

Be a Hero
Bogata, Columbia — Andres Felipe Mesa Rincon

Fenwick & Candy
Balmain, Australia — Gavin Fenwick Christensen, Candice Thom

I’m Falling in Love with Firefox
Cheongju-si, South Korea — Lee Sang Woo

Paranoid
London, UK – Sean O’Riordan, Remy Bazerque, Andrew Alderslade, Eleonore Cremonese

Squares
Toronto, Canada – Eric Perella, Andre Arevalo, Mark Galloway

Where the Weird Things Are Not
Alarzia, Spain –– Ferran Brooks and Ivan Cordero Raiminguez

我們正與得獎者一起合作,讓這些作品在我們的全球行銷活動當中大放異彩。

相關文章:
Firefox Flicks 台灣參賽作品分享 | Mozilla Taiwan


原文 / Congratulations 2012 Firefox Flicks Winners! | The Mozilla Blog
授權 /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φ Toby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2年3月26日

Mozilla 軟體市集開始接受提交程式

網路即是平台

透過 CSS、HTML、JavaScript,開發者可以設計出適應各平台(Responsive Design),且視覺及感覺上如同原生程式一般的應用程式,不再需要為了特定平台而整個重寫。單一程式庫,對應所有廣受歡迎的裝置!

從現在起,開發者���可以開始���造���用程式,��上���到 Mozilla Marketplace(Mozilla 軟體市集,暫譯)。不久後當我們對終端消費者開張後,你的應用程式就能立即名列其中,讓消費者下載安裝,在市集開張日當天就讓大家使用!

為何要用網路標準規格來開發應用程式?

或大或小的公司與眾多的開發者都對開發 Mozilla 市集應用程式躍躍欲試,這些程式都是以 HTML5 作為架構、以 CSS3 設計版面與視覺行為,並以 JavaScript 建造操作邏輯。這個史無前例高人氣的標準化網頁開發技術組合,正在改變我們打造網站及應用程式的方法。

如同以往,Mozilla 主動的參與開放網路標準的制定,並領導社群定義出任何現有技術的必要延伸規範,讓開發者更沒有限制的開發應用程式。從 Brendan Eich 的 Mobile Web API Evolution 一文中可以得知更多細節。在這個平台上,我們不只努力的建構標準網路技術組合,還持續開發能讓程式更「搖擺」的裝置 API。目前我們專注在讓行動應用程式能在所有支援 HTML5 的現代瀏覽器上執行。

Mozilla 網路應用程式平台將會有以下功能:

  • Mozilla Marketplace 軟體市集,第一個跨作業系統與裝置的應用程式市集,專賣透過 HTML5、JavaScript 及 CSS 等開放網路技術所製作的應用程式。

  • 未來將送交 W3C 進行標準化,體現 Mozilla「網路即平台」理念的全新 API。

  • 讓使用者能控制個人內容的全新身份識別系統;以使用者為中心、而非綁定裝置或平台的程式部署機制。

為何要為 Mozilla 軟體市集打造應用程式?

網路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市集,只要讓你的應用程式在 Mozilla 軟體市集上亮相,就可接觸五千萬名潛在顧客。當然,開發者也可以透過自有網站提供應用程式。

在市集端,我們正在努力整合 PersonaBrowserID)身分識別機制,以及付費、應用程式同步備份與還原機制,打造出色的線上應用程式探索及取得的使用者體驗,如此市集平台才能讓開發者、消費者各取所需。

這次到底發表了什麼?

Mozilla Marketplace 軟體市集已經開放讓開發者送交應用程式,這表示你現在就可以開始搶先註冊程式名稱、在市集上搶佔一席之地,好好準備稍晚的正式發表,同時熟悉熟悉我們開發者端的流程。

看一下以下的相關資訊,開始創造你的應用程式,然後上傳到 Mozilla Marketplace 吧!

一起參與討論:


原文 / The Mozilla Marketplace is now open for app submissions ✩ Mozilla Hacks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φ 蘿蔔王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2年3月21日

隆重介紹 Mozilla Persona

過去一年中,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網路尺度的身份識別系統。過去我們叫它 BrowswerID,同時稱呼該技術 [1] 與 Mozilla 應用該技術所提供的服務。今天我們榮幸的介紹 Mozilla Persona,Mozilla 所提供的完整身份識別服務,依照我們的核心價值「使用者掌控、安全與便利」所設計,用以管理使用者線上身份的一系列組件與服務。

名稱中的「Persona」象徵「Personhood」(個人),呼應了線上身份作為生命中的一個面向、與使用者個人緊密結合的想法。對於這個系統的新名字以及即將提供的新功能,我們非常的興奮期待。目前計畫中的有:一個身份主控台、使用者資料串接功能……等等。

那 BrowserID 呢?

BrowserID 依然會是開發者面向的通訊協定名稱。網站、電子郵件服務與瀏覽器開發者,將會繼續使用 BrowserID 稱呼這個協定。

在未來幾個月,我們會開始轉移 Mozilla 實作的網頁基礎 BrowserID 登入系統到新名字上,但各位不需擔心,我們會盡力讓轉移對所有人來說都完全無痛。

等等,那火狐的 Personas 呢?

過去幾年之中,許多 Firefox 使用者都很喜歡 Personas(個性面板),個性化 Firefox 工具列背景快速又有趣的方法。附加元件小組幾週前在部落格公開了更名的細節。在轉換期中當然會有一些混淆,所以如果你有讓轉移能更加平順的點子,請讓我們知道!我們相信長期來說,Persona 這個名字所帶來的價值,會遠超過短期的轉換之苦。

編按:根據附加元件小組的決議,原本的 Personas(個性面板)將更名為 Background Themes(背景主題,暫譯),而一般的 Themes 佈景主題將稱呼為 Complete Themes(完整主題,暫譯)。

我們希望你和我們一樣對此感到興奮,我們期待因撐起「Mozilla Persona」這個分散式身份識別系統的大傘,會使 2012 成為豐富有趣的一年。

如同往常,我們非常歡迎你的意見回饋與問題,無論是透過 dev-identity 郵件列表、或是直接在 Twitter 上發言皆可(請標記 #browserid 或 #mozpersona 標籤)。

[註1]:你們有些人可能還記得 BrowserID 來自於 Verified Email 協定,我們也沒忘記。儘管如此,BrowserID 還是成為這個技術的名稱。

原文 / Introducing Mozilla Persona | Identity at Mozilla

φ Mika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2年3月18日

Add-on Builder 1.0 就定位即將起飛

在一年的開發期之後,我們已經準備好要移除 Add-on Builder 網站上面的 beta 標籤了!

先在此對不甚熟悉這個超棒工具的朋友們解釋一下:Add-on Builder 是一個線上開發環境,可供具有 HTML、JavaScript 和 CSS 知識背景的開發者,使用 Mozilla 的 Add-on SDK 快速製作 Firefox 的擴充套件。您可以把它想像成開發套件及除錯的 jsFiddle

Add-on Builder 利用 Add-on SDK 來製作不需重新啟動 Firefox 就可以安裝的套件,所製作的套件會在 Add-on SDK 更新的時候自動重新打包——如此可以確保這些套件能夠繼續替用戶工作,而不被 Firefox API(應用程序介面)的變動影響。

外掛編輯器具備了許多專為套件開發者量身打造的功能:

  • 一個讓你撰寫程式碼的簡潔線上介面
  • 即時的單鍵測試功能
  • 可存取第三方的套件函式庫來源(Repository)
  • 如同 jsFiddle 那樣的分享和合作功能
  • 供新版本 Add-on SDK 的即時更新選項
  • 整合的 Firefox 附加元件網站發佈功能

如果您還沒試過開發 Firefox 的套件,我們誠心推薦您試試 Add-on Builder。有著簡潔的界面和許多有用的工具,它絕對是製作 Firefox 套件最快、最簡單的方法!

延伸閱讀:開發套件更���鬆:Add-on Builder 正式登場 | Mozilla Taiwan


原文 / Add-on Builder 1.0 is Ready for Liftoff! | Mozilla Add-ons Blog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φ Parker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2年3月4日

行動產業中的 Mozilla — 網路即是平台

本週我們來到巴塞隆納,參加最盛大的行動產業貿易展:MWC 2012 世界行動通訊大會。我們的目標是在這裡和系統商、銷售商和開發者見面,向橫跨各裝置、平台的顧客及開發者推廣一個開放、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網際網路。

今天我們宣布了幾個朝向目標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第一是跨國系統商 Telefónica 投入開發以 Boot to Gecko 計畫為基礎的開放網路手機 Open Web Device,同時支持這項計畫的還有業界的領導者 Adobe 和 Qualcomm。在這樣的合作下,我們承諾繼續向前拓展 HTML5 技術,使其成為行動通訊產業的平台選擇之一。

在聯合記者會中,Telefónica 表示計畫於 2012 年發表第一個開放網路手機。這項裝置的基礎是純粹的網路技術、建基於 HTML5 與其上強大的 Web API 技術。如此意味著這些行動裝置可在未來顯著的提昇速度、降低成本。參加記者會的人員可先期預覽 HTML5 開放網路技術如何能強化行動裝置的功能,及提高使用者體驗。

Mozilla 也很榮幸的宣布 Deutsche Telekom 對於開放網路平台的支持。特別是該公司的創新實驗室將會加入 Boot to Gecko 計畫,貢獻開發資源,並依據成果評估下一步計劃。

這個禮拜 Mozilla 還展示了開放網路應用程式(Open Web Apps)及軟體商城 Mozilla Marketplace,可讓透��� HTML5、CSS 與 JavasScript 的開放標準製作的軟體於此銷售。同時我們也展示了 Persona 及內含的 Browser ID,第一個真正純網路的身份識別系統,提供最新工具可供開發者和使用者控制他們的線上生活。

打從一開始,我們的任務就是以一個組織的身份,打造一個完全開放、基於標準的網際網路,作為創新的平台。Mozilla 正把最新的成果提交 W3C 進行標準化程序,如此我們就能幫助網路更加進化,讓網路體驗更加以人為主。

就如同 Mozilla 社群一��明白的道理 — 網路即是平台(the Web is the Platform)

原文 / Mozilla in Mobile – the Web is the Platform | The Mozilla Blog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φ Parker 翻譯 - Irvin 編輯

2012年1月1日

Firefox Flicks 全球影片大賽即將上映

想幫 Mozilla Firefox 拍宣傳影片嗎?

Mozilla 最近發起了 Firefox Flicks 影片競賽。在 2012 年 2 月起到 4 月 12 日之間,不論是業餘小組、專業團隊、還是隔壁老王,任何人都可以上傳影片到 Firefox Flicks 網站。參賽的影片會先由大眾投票選出入圍者,然後由包含廣告、製片等專家評審團挑選出最後的大獎。

本次競賽的影片主軸為一起來說 Firefox、使用者及瀏覽器如何打造網路光明未來的故事,主題有以下四項: Firefox Flicks 起跑

  • 隱私:您在線上是如何被追蹤的?該怎麼掌握線上體驗?誰擁有您的資料,他們又怎麼使用這些資料?

  • 選擇性:使用符合您需求的工具來掌握網路體驗,有多簡單?網路體驗可以更個人化嗎?

  • 互通性:您可以在所有的裝置、不同的電腦,或是不同的地點都使用最愛的工具嗎?究竟誰能決定您在何時、何地、又如何用網路存取您的資料?

  • 機會:使用者需要什麼工具,才能打造心目中所嚮往的網路世界?Firefox 可以幫上什麼忙?

比賽分成美加、拉丁美洲、亞洲與紐澳、歐洲與非洲四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會有各自的得獎影片。獎項分為:最佳 30 秒短片獎、最佳動畫獎、最佳新技術使用獎及最佳公益廣告獎。詳細的比賽辦法請參照 Firefox Flicks 比賽網站

Mozilla 曾在 2006 年舉辦過一次 Firefox Flicks ,當時就應徵到許多優秀的影片。這些的影片或許可以作為借鏡,激發你(或你們)創作影片的靈感。

φ CQD 報導 - Irvin 編輯

2011年12月29日

Firefox: 2011

Mozilla 在 2011 年仍持續努力讓網路更棒:我們向世界數百萬用戶釋出內建 Firefox Sync 同步功能的 Firefox 4、釋出 Android 版 Firefox、新增 Firefox Aurora 曙光版測試頻道、轉移到快速更新週期、並向業界推介了 Do Not Track 別追蹤我標準。

在此我們很興奮的向各位分享 Firefox 這一年來的進展,這是我們承諾為任何人持續創新、打造網路更美好未來的部分成果,在 2012 年我們也將繼續努力。

原文 / Firefox: 2011 | The Mozilla Blog
授權 /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φ Irvin 翻譯

2011年12月22日

Mozilla:與我簽下合約,成為預設搜索引擎吧!

Mozilla 在昨天(台灣時間12/21)正式宣佈已與 Google 完成 Firefox 預設搜索引擎合約更新。與 Google 的此份合約在過去幾年一向都是 Mozilla 基金會最大的營收來源(詳見 Mozilla 2010 年報),以下是 The Mozilla Blog 的正式說明:

Google 與 Mozilla 簽下 Firefox 預設搜索引擎新合約 

Mozilla and Google Sign New Agreement for Default Search in Firefox | The Mozilla Blog

我們很高興的宣佈已完成與 Google 的談判,並簽署重要、互利的新合約,內容中延長了與 Google 的長期搜索合作關係至少三年,未來 Google 將繼續作為我們的預設搜索引擎。

Mozilla 的執行長 Gary Kovacs 說:「在複數年合約中,Google 搜索將繼續作為 Firefox 全球數千萬用戶的預設搜索引擎。」

Google 搜索產品資深副總 Alan Eustace 表示:「Mozilla 在過去數年一直都是 Google 有價值的合作對象,我們也期望在未來持續這個最佳夥伴關係。」

此份商業合約的完整內容受到保密限制,沒有什麼允許被透漏的資訊。

φ Irvin 編譯

2011年9月15日

Mozilla 開放秘辛

原文:Mozilla Openness Facts 
作者:Paul Rouget
中譯:Mozilla Taiwan - Irvin

影片:Mozilla 是什麼,出自 http://www.mozilla.org/contribute

我原本計畫要寫一篇又臭又長的文章,來討論 Mozilla 所謂的開放是怎樣。因為那篇文章看起來會非常非常的無聊,所以以下用一些實例來代替:

Mozilla 的產品全部都自由且開源,甚至包含我們的網站。看看我們存放 Firefox 與其餘軟體的 Mercurial 源碼庫(Repository),存放網頁的 SVN 源碼庫及存放各種實驗室計畫及部份網站的 GitHub 源碼庫

如果你是自由軟體或者開放網路(Open Web)社群的一員,歡迎來 Mozilla 辦公室、找張椅子坐、然後跟我們聊聊。你或許會遇到一些晃來晃去的志工。

巴黎辦公室,Viking Karwur 攝

你或許聽過我們的 CEO Gary Kovacs。我還記得第一次遇到他時,他到巴黎辦公室來討論 Firefox 的未來,就像先前所說,辦公室總是針對社群成員開放,有一位成員就參與了這場討論(我說的就是你,Julia!)

你可以到 bugzilla.mozilla.org在我們的郵件群組上回報 Bug、參加技術性討論,看看我們在幹什麼。只有兩件事情你不會在裡面找到:關聯到安全性的重要 Bug,以及我需要一台新電腦之類的無聊內部事務。

出自 http://www.mozilla.org/about/ 的影片

我們的很多會議都在 Air Mozilla 線上直播。

你想要知道我們的營收狀況嗎?沒問題,這是 2009 年年報(2010 年底完成)。

我們每天都會公佈效能測試結果,一點也不害躁的在我們還夠快嘛(arewefastyet.com)網站與其他軟體做比較。你還可以在這裡找到更多效能測試(這裡有詳細解說)。

我們的使用者經驗研究專案也一樣,看看點擊熱區圖吧。

你對 Firefox 測試版中的「意見回饋」按鈕還有印象嗎?你可以在這裡找到結果的分析。(更多詳細資訊在這

你可以在我們夠漂亮嘛(areweprettyyet.com)網站看到我們在介面設計上的成果。你可以知道各個項目的優先度,也可以在相關 Bug 中表達意見。附加元件管理員的設計也放在  www.donotlick.com。(這裡還有更多 Firefox 4 之後的設計內幕)

還記得 Firefox 當掉時會跳出來,詢問要不要傳送匿名資訊的那個對話框嗎?你可以在 crash-stats.mozilla.com 看到分析結果,你也可以打開 about:crashes 頁面查看曾送出的當機報表。

我是不是有說我們是個大家族?推出一項產品不是易事,看看工程副總(VP of Engineering)Damon Sicore 給所有開發者的訊息我知道你們不但又累、壓力也很大,你們每天都做的非常好。你們正在打造令人驚奇的產品。保持專注、對他人好。Firefox 4 會屌爆了,你們都該為之感到極度驕傲。

Damon Sicore

希望能更進一步接近 Firefox 的開發實況?我們沒有任何秘密,到 dev-planning 郵件群組吧。

在 Mozilla,我們開電話會議,許多都開放給任何社群成員參加。想要加入社群行銷會議?這裡有電話號碼。想加入 Firefox/Gecko 發行會議?你可以在這裡找到電話號碼(有時還有視訊會議網址)。看看共筆上列出來的全部會議(最好也看看 dev-planning 群組上的開會通知)。

Mozilla 的產品路線圖放在共筆上,看看我們正在開發什麼功能吧。

你可以在這個 Blog 看到所有的會議記錄,我們也有一份 Mozilla 工程快訊

許多員工會公佈他們的週間狀態,就像 SheppyMossop

你覺得小組成員間要怎麼協同工作?透過郵件群組、Blog、IRC……全是公開的。例如 Limi 在這裡告知志工與員工該專注的工作項目,他的小組則在這裡更新工作進度(譯註:原文中此連結與下則重複有誤);另一個例子是 Firefox 發行經理(Release Manager)Christian Legnitto 公開更新 Firefox 4 測試計畫。我們分享工作內容。還有另兩個例子是 John O'Duinn 談到我們的 Makefile程式分支

我們員工與志工也一起舉辦大型 Party。我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我們有開放,不過這至少表示我們知道怎樣找樂子 :)

Mozilla Summit 2010
Mozilla Summit 2010

我成為摩茲志士(Mozillian)已經八年(其中五年是志工),這是一段奇妙的經驗。想要加入我們嗎?這邊可以找到你幫得上忙的地方。

後記:這篇文章整整寫了六個月,所以有些連結內容可能有點過時了。


譯註:想加入我們的大家庭,為開放網路貢獻力量,並獲得意想不到的各種收獲與樂趣嗎?MozTW (Mozilla Taiwan) 社群隨時歡迎你!這裡有一些你或許可以幫得上的忙;你也可以直接參與我們的聚會活動,或者加入郵件討論群組

2010年7月2日

Firefox 擴充套件下載總數超過 20 億次啦!


Illustration by Alex Woodbury for the Firefox Add-ons 2 Billion Download Celebration

今天(2010/7/1)Firefox 擴充套件下載總數突破了 20 億次,這個數字比全世界的 Internet 使用者總數更多;在過去五年之中,共有 7853 個開發者,總共開發了 6000 個各式各樣的套件。

為了慶祝這個時刻,Firefox 擴充套件社群與 Firefox 擴充套件網站編輯共同選出了 "Best of 2 Billion" 套件收藏集,連過去看看,說不定你可以發現什麼有趣又好用的新套件。



Firefox 1.0 在 2004 年 11 月公開,經過三年的時間,擴充套件下載總數在 2008 年突破 10 億次;由於全世界的愛用者們支持,在不到一半的時間內,我們就讓這個數字倍增。

目前每天都有超過一億五千萬個擴充套件正被使用中,或許下一個十億次會比你我所能想像的更快達成!

�� 原文Irvin 綜合報導

2010年5月28日

Mozilla 暨其他公司發表以 VP8 為基礎的開放格式專案 WebM

WebM logo

Mozilla、Google、Opera、Adobe 以及其他公司發佈了 WebM,網路用影音格式的開放媒體專案。雖不意外,但仍將成為本年度開放網路上最重要的議題。

WebM 使用了今年稍早 Google 合併 On2 Technologies 時取得的 VP8 技術,這是一種有效率的影片編碼格式,以 BSD 條款授權;音效方面使用 Vorbis 編碼;並以 Matroska 的一個子集合作為封裝格式(container)。

讓人驚訝的是,瀏覽器供應商都已備妥支援 WebM 的開發版,你現在就可以取得 OperaFirefox、和 Chromium 支援 WebM 的開發中版本。

內容方面,Youtube 已經提供一百二十萬個 WebM 格式的影片,可透過調整網址來觀看,Google 也宣佈他們會將 Youtube 上的所有影片轉檔成 WebM 格式。

FFmpeg、 DirectShow、以及 VP8 SDK,是目前用來編碼及製作支援 WebM 的應用程式的幾項選擇,WebM Tools 頁面另有提到數個商用解決方案。這個規格已被標註為成品,所以開發者可以有信心的依��該網站的指引開始動手了。

Miro Converter 2 screen shot

Participatory Culture Foundation 稍早也釋出了無敵簡單的新版 Miro Video Converter,可以將幾乎所有的影片格式轉檔成 Theora 及 WebM。除了開放格式外,另外還支援 MP4,並且內建 iPod、iPod Touch、PSP、Android、iPad 以及許多手機的編碼設定檔。

原文 12 - Joseph_123Irvin 翻譯 - Irvin 編輯